寫這篇文章的意思其實只是想跟各位分享一下
我最近觀察一些"巨砲"高球選手們的一些擊球的方式及小小的心得
如果有任何錯誤的地方,請大家不吝指教
我相信在大多數球友學習高爾夫球的過程中
不論是自修或是藉由高人指點,想要把小白球打得又高又遠
總是反覆的得到以下兩點重點:
一、延遲釋放(delay release)
二、重心轉移(transition)
在這邊我們用Tiger Woods當作範例,如何完美的詮釋以上兩個關鍵因素
大約在影片36秒左右的地方,commentor用光筆highlight的部分
也就是所謂的延遲釋放
顧名思義,延遲釋放表示在揮擊的過程中
越晚釋放手腕,可以得到越快的桿頭速度
而重心轉移則是指在下桿到收桿的過程中,你的重心會從微微的偏右腳
(以下討論主要以右撇子為主)到完全轉移到左腳
接著你只要負責站的直挺挺而帥氣的收桿,
看的你轟出去的小白球跑到球道中央(不過是隔壁洞的)
只不過,這樣的觀念,是否真的是把球轟得老遠的不二法則呢
以下我提出一些我的看法:
你知道現今PGA 開球最遠的是哪位選手嗎??
Tiger Woods??,很抱歉,他平均開球293碼,只排名第38(大他五歲的Mickelson還比他遠)
答案是Bubba Waston,他開球平均312碼,比平均多了快30碼
我們先來欣賞一下他有如加農砲一般的Swing
讓我們來觀察一下他的swing
OVERSWING看起來是這些巨砲共同的特徵(早期的John Daly為代表性人物)
Delay release也作的相當完美,值得注意的是
當Bubba在擊球的瞬間,他的上半身是多麼的誇張的往後倒
這種姿勢有點像棒球員的揮棒動作

下半身往前踩,左腳定住,右肩下沉,上半身微微後傾
我想會這樣做原因沒有別的
"就是要把球往天空用力的轟出去"
哥倫比亞蜘蛛人Camilo Villegas 說過,他如果想要把球開得更遠一點,
他就會把tee架高一點,好讓球飛得又高又遠
而這種上半身誇張往後倒的姿勢,導致Bubba在收桿結束的時候,是有點往後倒的
是不是跟我們一般所認知的擊球方式有一點不同呢
看不出來嗎?好吧,再舉的更極端一點的例子吧
你認為300碼很遠了嗎,那算什麼,我們豪哥也打得出300碼
地球上擊出最快球速的男人
Jason Zuback(5-Time Champ of the World's Long Drive Championship )
在比賽中轟出463碼的超遠距離(我三桿說不定都沒他一桿遠,聽說他曾經有 par 5 in one的記錄)
如果說Bubba Waston是加農砲的話,那Jason Zuback就是核彈爆發
在影片中的3:41之後
或是圖片中

可以看出Bubba跟Jason的共同點:誇張的身體後傾
(雖然在影片中看起來Jason的桿頭好像蠻早就釋放了,但我認為只是揮桿軌跡的問題)
有一期的高球雜誌中訪問到Jason
他認為揮擊的過程中
就像出拳一樣,你並不會在揮拳的時候把你的身體往你的目標移動
相反的,你希望你的重心留住,揮出更有力量的拳頭
而他們上半身向後傾,除了把球打高以外,就是要盡可能的保留重心
增加更多旋轉的速度,如此一來,你就可以把小白球轟得又高又遠
(當然,你還需要有一個強壯的身體)
事實上,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,可以去看看其他的Long Drive Championship
應該都會發現他們收桿完成時候都有一點往後倒
這都是重心一直保留在後面的證據
總而言之
如果你沒有耐心看完這篇文章
你可以直接看結論:
我認為現在高爾夫球的揮桿機制已經越來越像棒球的揮棒動作了
下次你在開球台的時候
把tee架高一點,往左腳放一點,在揮桿的過程中上半身重心刻意往後倒多一點
用力往天空打,你會發現你的球也許會飛得比平常還遠喔
.......但千萬別忘了延遲釋放
以上是小弟的一點淺見
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喔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